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六十六章 宴席之间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你多吃点。”唐烟给罗进夹菜,“待会儿元君出来了,你就没的吃了。”
罗进作为首席伴郎,要随新人去敬酒,要提前垫肚子。
伴娘那边的代表自然是舒嫦。
休息室里,张元君已经在吃东西了,刘艺菲在里面换敬酒服。
没几分钟,罗进和舒嫦就敲门进来。
“你们吃好了?”张元君吃了半碗饭。
“随便吃点就行了。”罗进拿出自己的准备的默默武器,“这瓶白酒,我兑了4/5的水,也就有点酒味而已,你对瓶吹了都没事;这瓶红酒,就是葡萄汁。”
“红酒本来就是葡萄汁。”张元君笑道。
“我换了葡萄汁饮料。”罗进道,“我和舒嫦一人两瓶,保准能让你们应付完全场。”
刘艺菲换了敬酒服出来,她胃口小,就吃张元君没吃完的半碗饭。
刘艺菲吃完,舒嫦再给她整了整妆发,四人就走出休息室,到宴会厅敬酒了。
一对新人由张父张母带着敬酒。
第一桌当然去艺菲父母长辈所在的主桌。
“爸,妈。”两人举杯过来。
“哎,来了。”安绍康笑道。
“坐下,坐下。”张元君笑道,“我们是晚辈,我们敬酒你们站起来干嘛。”
但一桌子的长辈还是站起来接受新人的敬酒。
张爸爸跟安绍康说:“听元君说,安教授明年就回国了?”
“是。”安绍康笑道,“过完年就不去法国了,回京城教书。”
张爸爸说:“我和他妈到处飞,两个孩子在京城,以后还要麻烦你和小丽老师。”
张爸爸和张妈妈很敬重亲家,都是叫安教授和小丽老师。
“我们知道你们做生意忙。都是自家孩子,您不说这些我们也是要做的。”
安绍康和刘小丽分别向亲家和小两口介绍席上的亲人。
敬完女方长辈,自然到男方这边。
敬酒时少不得要被取闹两句:“结了婚,下面就该要孩子了。”
张元君很擅长转移矛盾,指着老二张元英就开火:“我们家现在就差你了,你还好意思吃。”
奶奶很护着她,搂着张元英道:“老三别乱说,我们老二还年轻,要挑几年,我不急。”
张妈妈笑道:“还挑几年?都27了,过两个月就28.”
张爸爸也附和说:“我当了爷爷,还想当外公。”
离开这桌,自然要去敬两家其他的亲人。
而后才是两人的工作单元。
国话和人艺的同事各置两桌。
“元君,艺菲,新婚快乐,恭喜恭喜。”人艺这边带队的张合平院长。
张元君代为介绍:“这是我们剧院院长,张合平老师。”
“这是我们副院长濮存心老师。”张爸张妈很难得地居然认出了濮存心。
“这是冯远争老师。”
安嘉和太深入人心了,张妈妈说:“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》是你演的吧?”
何兵笑道:“怎么样,我就说一准要提安嘉和。”
冯远争笑道:“是我演的,都十多年前的片子了。”
“这是何兵老师。”
“大哥大姐您好。”何兵老师嘴有点碎。
有前辈,自然有年轻人。张元君一一介绍过去。
张爸爸说:“我们家老三年轻,在剧院肯定没少给各位老师添麻烦,我敬大家。”
张合平院长自然要夸奖张元君一番:“元君可没给我们添麻烦,他是我们剧院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,不敢说是全国最年轻的一个,但也是前几了。给我们剧院长了脸啊。”要不是今天结婚,张元君休想从张合平嘴里听到这话。
最年轻一级演员应该是王二尼,张元君24岁拿戛纳影帝,25岁破格提为一级演员,而小张元君8个月的王二尼在07年就评上了一级演员。
但王是歌唱演员,如果在影视这块,张元君是最年轻的一级演员是无疑的。
敬完人艺再敬国话。
之后便是其他亲友,包括父母的企业家朋友,以及张元君刘艺菲的朋友,还有安绍康、刘小丽的一些朋友,等等。
“你们家老王怎么没来?”张元君夫妇被带到旺达这一桌,张妈妈问为首的一位妇人,“我早半个月就打电话给他说一定要来喝喜酒。”
“老王这个人你还不知道,”林凝道,“我都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。”
“元君,艺菲,这是旺达王总的夫人。”张妈妈介绍道,“叫林阿姨。”
“林阿姨好。”
“你们家儿子养的真好。”林凝夸道,转头叫自己儿子起来,“斯聪。”
小王在这种场合绝对不敢拿架子,乖乖地叫人:“张叔叔,王阿姨。”
林凝要代为介绍旺达的其他代表,叶甯笑道:“不用介绍,我们和新郎新娘是老熟人了。”
“那更好了。”林凝笑道。
说到两家的孩子,林凝说:“你们老三今年?”
“85年,27了。”
“我家这个还小你们几岁。都是年轻人,又都在京城,以后多联系多交流。我看你们家这两个也喜欢。”
“呵呵。”张元君和刘艺菲干笑两声。
林凝很有意味地点了一句:“还是早点结婚好,你们老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都市言情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