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512章 文化胜利(2 / 3)

加入书签

道路更加先进,更加正确就够了。

所以冷战期间太空竞赛并不是没有意义的,恰恰相反,这是比起真刀真枪的战场更加惊险的一场博弈。

当苏联第一次完成载人航天并顺利返航之后,现代人是很难想象资本掌控的西方世界是何等恐慌的,虽然没有爆发真正的战争,但却毫无疑问是意识形态上的一记重拳。让人不得不去反思,是不是自己在制度上有问题才落后的对方。

而太空电梯的建立,毫无疑问是比起第一个载人航天这样的荣誉,更凶猛的一击重拳,而且是几乎无法追赶的,即便是美国已经开始动员起来,想方设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太空电梯,可能他们动员起来之后才发现,要是航天技术倒退五十年,他们或许还能想到些别出心裁的办法,但是放到现在,那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追赶。

赵霜点这次来到美国之后就发现,这里洋溢着一种失败主义的氛围,甚至开始出现了逆向民族主义的苗头。不过因为这边长期以来都是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,这种思想上的反噬体现的并不算特别明显。

可还是有许多人蠢蠢欲动。想方设法的偷渡到南方,加入到那个新的生机勃勃的世界之中。

赵霜点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就是个超人,拥有着无比强悍的格斗能力,擅长使用各种现代化武器,特别是擅长使用重型狙击枪。放到都市小说里,这就是退伍兵王的模板。

因此在来到了异国他乡之后,也并没有任何迷茫。很快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和当地的地头蛇对齐了颗粒度。用拳头和62mm,和对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,并且达成一致,顺利的登上了偷渡的船只。

在太空电梯建立之后,反抗军就对外开放了太空电梯所在的港口,开始承接全世界的卫星发射任务,一种廉价到让人感觉之前发射的卫星都是冤大头的低廉价格,帮助世界各国发射卫星,但在发射之前,卫星轨道必须要经过审核。一些重要的轨道。需要被预留出来。保证未来一些重点的科研卫星,和一些关系到社会公共秩序的卫星的轨道不会被提前占据。

正因如此,原本那座并不算特别发达的港口城市,如今已经几乎成为了整个世界发展最快的都市之一。正在以一个奇迹一般的速度崛起,目前来看,比起被画了圈的某个小渔村还要夸张不知道多少倍。

乘坐在偷渡船上,赵霜点顺利的接近了太空电梯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这位女科学家也看到了无比壮观宏伟的一幕。

在此之前,太空电梯刚刚建设而成的时候,还只有一根纳米材料所构成的绳索。那个时候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,根本看不到太空电梯的存在。因为那根绳索相对于苍茫的天空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。

可现在即便是隔着几十公里遥远的距离,却依旧能够看到那条通天阶梯,太空电梯在建设完毕之后,很快就变得越来越粗大起来。

在第一个缆绳搭建完毕之后,很快就有电梯轿厢杨志这跟缆绳在推进器的辅助之下被运输上去,向上运输的电梯轿厢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线轴,在刚刚发射的时候,电动机根本难以带动如此沉重的轿厢,沿着绳索爬行,于是会有辅助的火箭推进装置,推动着棺材盒子一般的箱子向上,在向上高速飞行的过程中,线轴也会逐渐把纳米材料制造而成的绳索一圈圈的放下了,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质量变得越来越低,直到抵达某个高度,自身质量降低到了自带的电动机足以推动,这才抛弃了安装在后方的推进器。

推进器在失去了动力之后,开始和太空电梯的轿厢分离,就如同是当初登月飞船时候多级推进的设计一样,太空电梯的轿厢后方,也有多级的推进器。

最有趣的一点就是,现在就连这些推进器都是可以反复利用的了,因为在他们失去了动力之后,依旧可以沿着绳索缓缓的向下降落,在固定的位置实现平稳着陆并且被人回收,一级又一级的推进器平稳的点燃。随后释放完内部所有的燃料之后脱落下去,给电梯减轻质量的同时,也被回收回去补充燃料,未来重新利用。

虽说燃料本身价格也绝不便宜,但相对于原先火箭本身的价值来说,这么一丁点的燃料损失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。

赵霜点站在偷渡船的甲板之上。看到的就是二级推进器分离的那一幕,喷射着火焰的电梯轿厢,在飞快上升的过程中,从尾部抛弃了一节推进器,而后以更快的速度上升。

如今的太空电梯,已经多出了数百根线缆,四根缆绳为一组,十六根缆绳,负责带动一台电梯轿厢,电梯依旧采取多级火箭推进的方式,但已经开始逐渐朝着沿着电梯绳索攀爬的上升方式转变了。后者的速度要更慢,但显然成本要低的多。

没办法,这毕竟是要攀爬三点六万公里,地球赤道的周长才四万公里,如果全部依靠机械传动的攀爬,所需要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,前期上升的过程中,依靠火箭推进,将其推进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之后,绕着地球旋转的离心力就可以相当程度的抵消重力,这个时候在开启传动装置,让齿轮和线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科幻灵异相关阅读: